2011/11/21 11:31:00 浏览:592 来源:长沙家教网
提到餐桌上的教育,以前我总以为就是让孩子吃得饱一些,不挑食,至多是再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罢了。如今,随着女儿的长大,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努力,我发现餐桌上的学问可大啦,不仅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可以对幼儿进行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教育和训练。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今的家长,对幼儿的吃饭问题可能都感到头疼,常常是孩子在前面跑,大人端着饭碗在后面追,嘴里还不停地说:“乖宝宝,再吃一点……”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三餐要准时,严格控制零食。
为了让孩子养成按顿吃饭的习惯,尽量使孩子在吃饭前产生饥饿感,吃饭香,除了家中有特殊情况外,三顿饭都有准钟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一到点就会嗲声嗲气地催促我:“妈妈,到点了,宝宝要吃饭了。”同时我还要求孩子每顿饭能在20分钟左右吃完,既细嚼慢咽,又不磨蹭。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要注意“饥饱适度”。一个健康的儿童,只要饮食有规律、运动量适宜、进餐时愉快,就别怕他饿着,吃多吃少听其自然。孩子说饱了,就可以下桌。当然有个前提:不吃饭,别指望零食(除了上午9点钟和下午3点钟吃点点心和水果,其余时间均不提供零食)。
2、言传身教,发挥榜样作用。
幼儿的模仿性强,尤其喜爱模仿成人的行为。每次吃饭时,我都会夸张地说:“今天的菜真香呀!”女儿往往也受到影响,嚷嚷着:“我要吃……”在吃饭时我从不说:“海带真难吃呀!”“鱼刺太多啦!”等话,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影响孩子的食欲。另外,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例如,不挑食;不边吃饭边看电视;不离开餐桌,边走边吃等等。让孩子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成人的做法。
二、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每天吃的食物我都一一教女儿指认,让她说说颜色、形状、名称、味道,了解各种菜的营养,吃了有什么好处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带和秧草是女儿不喜欢吃的菜,可自从我给海带取名为“美人鱼的飘带”,秧草取名为“小羊宝宝吃的草”后,女儿对这些富有童趣和诗意的称呼很感兴趣,总是很乐意地吃下它们。
三、鼓励孩子多动手,充分发挥自主性
当孩子还不能灵活地使用餐具,把饭粒撒得满地都是的时侯,我就让她学习自己动手吃饭。虽然这样比喂饭更辛苦(擦桌、擦嘴、捡饭粒等等),但我知道,孩子从不会到会总得有一个过程,这是充分发挥女儿的自主性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她的小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啦。
四、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尊重长辈的情感
以前凡是孩子喜欢吃的菜,我总是放在女儿的面前,一是让她方便够得到;二是说实在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是希望孩子能把菜吃个底儿朝天,可以长得壮一些。可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做法。先生和女儿都很喜欢吃松花蛋。有一天,女儿先坐好后先生刚要坐下,女儿忙把盛松花蛋的碗移到自己的面前,且嚷嚷着:“松花蛋我要吃的,爸爸你不要来吃喔。”独生子女独占的倾向在我女儿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克服这一点,我首先做孩子的表率,每逢有好吃的,我总是端给公公婆婆,让他们先尝。日积月累,现在,女儿有了爱吃的东西,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据为己有,总会学着我的口气对奶奶说:“奶奶,您吃点儿。”
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每次吃饭的时间,就是我们全家人交流感情的时候。我会问问孩子今天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东西等等。虽然女儿还不能把一件事情完整地表达清楚,总要让奶奶从旁解说,做“翻译”,但我逐渐发现了孩子在观察、记忆和语言方面的进步。首先她乐于和我交谈,不论是高兴的事情,还是自己犯的错误,都愿意让我知道。其次,是她开始用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并能运用“好”和“不好”去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这种谈话使我们母女俩的感情更加亲近。
六、换个角度让孩子感受生活的快乐
女儿天生喜欢音乐。吃完饭后,我常常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碗、筷子、勺子,用筷子或勺子敲击碗和盘子等餐具,让她感觉声音的不同。有时,我也会即兴表演一段“打击乐”,孩子会愉快地和我一起玩。她学敲击的动作还挺像那么回事呢!而且,我发现她的节奏感增强了,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也慢慢地提高了。
只要家长有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蕴含着教育契机,如果能把握住这些机会,进行适宜的教育,你的孩子就一定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