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20 11:21:00 浏览:688 来源:长沙家教网
学生:小陈,女 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
试卷诊断:思维表面化,对数学概念、原理的发生、发展停留在表象上,概括水平低,单纯的凭“经验”解题,运算推理能力差,在解答应用题和综合题时不能区分乘法和加法,除法和减法。
转化过程:
1、以“万以内的数的认识”为突破口,让其对数字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能够明白个、十、百、千、万的位数和含义,并且有数的大小的概念。
2、复习万以内的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让其明白加法和减法是数目的增加和减少的过程运算。
3、讲解加减法应用题、综合分析题,借助教具,让其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加法和“拿来”“运来”等语句之间的关系,减法与“拿走”“运走”等语句的关系,明白应用题里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与算式中“+”和“-”内在对应关系。
4、讲解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其明白乘法是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明白个数和数目之间的关系。例如:3×5可以是3个5相加,也可以是5个3相加,意义有什么不同。
5、在实际场景中(超市购物)讲解乘法应用题,让其将个数与数目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个形象的认识,例如:一个文具盒5元,买3个,一共花了多少钱?一个笔记本3元,买5个,一共花了多少钱?为什么总钱数是一样的,让她自己说出道理。
6、在理解最简单的乘法应用题后,试着讲解乘法和加法混合应用题,可以将超市购物场景延续。例如:5元一个的文具盒买了3个,在买一个3元钱的笔记本,一共要给营业员多少钱?如果学生可以很快反应过来,可以加问一句:如果给营业员20元,她要找给我们多少钱呢?让她自己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积极思考。
7、当解决了她对乘法和加法的混淆问题后,就该给她讲解除法的初步认识了。这时一定要强调的是“平均分”这一概念,一旦理解了“平均分”这一概念,除法这个难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大半,当然,要让她自己对“平均分”有个形象的认识是有很多辅导技巧的。
8、理解了“平均分”这一概念后,除法应用题可以尝试让孩子讲给老师听,你会发现学生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很清晰的份数和个数的概念,这个时候只要老师稍稍点拨一下除法和乘法的互为逆运算关系,孩子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就不会和减法混淆了。
9、对于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解决了加减乘除的相互关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系统的关于加减乘除的知识网后,基本就解决了数学学习中的大部分疑难杂症,剩下的“单位,时间的认识”不用特意去教,让她自己观察,然后让她自己归纳总结,她以前总也记不住的东西就全记住了。
10、还有一点不能不说,就是几何小实践地教学,小学二年级已经开始认识角,三角形,四边形,正方体和长方体等最基本的几何知识了,在辅导时主要是让孩子观察,并没有涉及到公式、计算等,所以这方面的辅导就要让孩子自己动起来,自己找找身边的钝角、直角、锐角,自己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有角和三角形的区别、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是不是四边形等等问题,都是老师引导,孩子自己完成。关系到立方体的展开图问题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拿剪子剪,拿胶水粘,让她自己观察,让她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简单的三维空间。
转化后状况:这个孩子在一期辅导结束的测试中分别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应该算是从数学学困生完全的转化成了中等偏上的孩子,因为之前系统的辅导,三年级的课程对她来说也已经很简单了,接下来我将开始对她进行有步骤的思维训练,让她慢慢接触奥数题目,锻炼她的逻辑思维能力,希望她早日脱离辅导,能够成为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优等生”。
另外,在辅导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亲近孩子,让她信赖你,鼓励孩子,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说错时,不需要马上纠正,还是要以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引导她继续思考,直到她自己作出正确的答案,让她把自己的思路讲解给你听,如果讲解的非常清晰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讲解的模棱两可,那还需要老师继续引导孩子把正确的讲出来,一定是孩子自己讲出来,这样对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非常有帮助,然后让她自己去发现自己前面的错误,这样她会印象深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这个过程比老师讲10遍,20遍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