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4 15:48:00 浏览:1025 来源:长沙家教网
一、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孩子
从婴儿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幼儿就住自己的房间了。父母只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游玩、学习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选择。比如,从小就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房间,整理,布置属于孩子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他在加州两年来,从未见到过父母训斥和打骂孩子的现象,更多的却是经常见到家长对孩子说:“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这样好吗”等等,用商量的口吻对话。美国孩子在家里的确是小主人,不但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还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比如购买什么样的汽车、家电、电脑,怎样布置房间,怎样利用和美化庭院等,父母都倾听孩子的意见。许多孩子都跟父母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如收拾院子、种植花草树木、擦洗汽车、自行车、做室内外卫生、购买东西等。邻居家10岁的孩子,每周几次去洗衣店送取衣物,这是他固定的“岗位”。还有一家女孩子房间总是凌乱,妈妈就跟孩子订了个“协议”:每到周末各自彻底打扫自已的房间,晚饭前完成;平时每天临睡前要把各种物品整理好,养成随拿随放、注重环境整洁的好习惯。妈妈也就按“协议”不再唠叨不休。对于孩子的游玩和兴趣活动,家长从不强制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独立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选择学练什么乐器和其它兴趣技能,家长总是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或帮助请家庭辅导教师,或支持孩子去上个什么技能培训班。美国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压力。他们的观点是:喜欢学的孩子自然会努力学,为什么要强制他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强拗着去做,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的路让孩子自己去走。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家长舍得拿出时间跟孩子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对话、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二、中美教育比较:
1.如果你在大街上拣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皮球,你将怎么办? 美国幼儿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我把他放进口袋里”;“我把它送给最好的朋友”;“我把它卖掉”;“我把它仍了”;“我把它交给老师”;等等。而中国幼儿的回答只有两个,多数人说“交给警察叔叔”,有个别回答“交给爸爸妈妈”。
2.如果你的公共汽车上,有人把你撞倒了,你怎么办?美国幼儿回答有:“我就打他”;“哭”;“告诉汽车司机”;“告诉我爸来揍他”;“把他打倒在地”等等。中国幼儿的回答大都是“如果他说对不起,我就说没关系”;“不要紧”;只有一个 例外的回答是“我说他”。
3. 看看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目(1)当你乘坐的船沉了,你漂到了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2)选一个州,介绍这个州的风土人情。(3)任选一类动物,以杂志的形式做介绍,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插图。(4)我心中的美国。(5)我怎么看人类文化。(6)你认为谁对“二战”负责。(7)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很显然,美国老师出的作文是必须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才能完成。不仅需要想象力,还需要知道有关岛上遇见的动物植物等等。奇怪的是,美国小学生面对这些“宏伟”的作文并没有被吓到,而是兴致勃勃的到图书馆去借阅大量的书籍,利用工具书,写作。其实,是知识性,趣味性的题目唤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天真而丰富的想象力也得以施展。
4.语言的学习:西方人更擅长听和说,而中国人擅长读和写。西方人认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进行交流,因此,西方人学外语更注意口语训练。外国人只需要学习几个月的中文,就可以进行基本的对话,学两年就足以交流。而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十几年,仍是哑巴,聋子,半文盲。实际上,西方人把外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中国是把外语当作一种学术,设置一门学问。我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三、家庭教育中奖励孩子的规则:
奖励,甚至贿赂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做。如果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奖励,那么没有得到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完全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合理奖励孩子的指南:
√表扬常常就是足够的奖励。父母的认可、赞扬会对孩子激励很大。孩子非常合作,那么就表达你的赞许,并且给予口头表扬,这样可以长期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注意孩子特别良好的表现。如果孩子一整个早上都在陪你处理一些事情,而且小家伙很少抱怨或者不高兴,奖励孩子就是非常合适的。
√给孩子创造做事情的动机,而不是试着贿赂孩子。例如,如果刚学步的孩子在餐馆里好好待着,你就答应给他买个新玩具。这样一来,以后孩子得不到贿赂会非常失望。激发孩子做事的动机,通过让孩子不断进步,是从长远上改善孩子的习惯,而且动机是事先和孩子达成的某种共识,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和孩子的讨价还价。
√提供合适的奖励。
例如,让孩子在洗澡的时候很听话,晚上给她多讲个故事是比较合适的奖励。而如果你答应改天给孩子买个新玩具,那就好像和孩子晚上的活动没太大关系了。聪明的团结兄弟姐妹的方法我6岁的儿子偶尔会发脾气,小家伙会打他8岁的姐姐。姐姐知道不去还手,但是,仅仅让弟弟向姐姐道歉,让儿子独自待一会儿看起来还不足以作为一种惩罚。为了让儿子吸取教训,我让女儿选择让他的弟弟帮她做事,比如帮她打扫房间。这样做能让女儿觉得自己不是只能在那受气。同时,这样也能让儿子好好思考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事发生过几次??让弟弟帮姐姐做事之后??弟弟就不再打姐姐了。让孩子意识到后果我的儿子斯蒂文3岁了,为了管教孩子,我们先口头上对他进行教育。然后,我们会对他提出警告,并且告诉他不听从警告的后果。(“如果你再用拖拉机打弟弟的话,我就把拖拉机拿走。”)或者,我们会剥夺孩子的某种权利(看录像带或者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几个月前,在后院里,斯蒂文追着大孩子们跑到了街上。我告诉他如果再跑到街上的话,我就把他带走。小家伙想试试运气,我立刻就把他带回家了。而做错事就要抄写我们家有种好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孩子学会不少东西。当孩子们差不多能阅读写字的时候,如果做错了什么,他们就要坐下来抄写百科全书。需要抄多少页由她们的过失大小决定。等她们抄写好了,孩子们还要告诉我们她们学到了什么。大女儿13岁的时候,她对百科全书的第一册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而小妹妹看着姐姐费力抄写了那么多书也就听话多了。并且,我只需要那样做一次就行了。
四、国外教育孩子四十条: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总结的教育孩子四十条,集中反映了西方的家教。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3、竖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房间的一部份,主要供孩子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10、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2、家长养成合理的 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14、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16、教孩子与各种成年人自由交往。
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0、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21、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22、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23、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24、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25、让孩子独立去思考问题。
26、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事情。
27、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28、 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29、 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30、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的表扬孩子。
31、诚实的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做决定。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6、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37、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并对孩子说:“我也不会干这个。”
38、鼓励孩子尽量不依靠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4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五、 美国教育:
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让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孩子们的可爱和他们的潜能吧,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心中充满自信,充满光明,充满欢乐,这样孩子才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才有更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 梅克教授说:“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她为什么说得这样肯定? 她说,她确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特殊的潜能,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掘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这不只是教育学家的理想追求,而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梅克教授相信: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 梅克教授十分认真地说:“我在各种场合都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哪怕是那些被现行教育的公认标准认为是智力水平最低的孩子,实际上也有特殊才能,这是人所拥有的天赋,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往往把这种最应该重视的东西忽略了。” 我问梅克教授:“你认为推广你的科研成果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人的观念。”梅克教授回答得十分干脆。“可能传统教育理念太强大了。人们习惯于要求孩子们去适应教育提出的标准,而不是让教育去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这个观念不改变,教育就难以走出自己的误区。” 梅克教授提出了教育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应该让人去适应教育,还是让教育适应人!梅克教授说:“我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富有创造力的生命,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他们的天赋。我想,文明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应该能够看到每一个生命拥有的价值了。” 今天,梅克教授的想法,已经得到美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同。这种观念不仅承认差异,而且尊重差异;不仅尊重一般性的差异,而且尊重特殊性的差异,在他们看来,人的千差万别恰恰构成了人的丰富多彩的创造力的基础,而教育的任务恰恰应该是把人的各种各样的能量发掘出来,而不能像可口可乐的生产线,把自己的产品造成一个模样。 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的潜能,让每个孩子建立起坚实的自信,让每个孩子从事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这个社会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这就是美国教育为自己设定的任务。他们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处心积虑,孜孜以求,不遗余力。 “全面大幅度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提高全体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和进行流畅交流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能掌握和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学生的比例;所有学生都要参与促进个人品德良好发展的活动,参加促进身体健康的社区服务和培养个人责任感的活动,接受体育、卫生教育,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使学生学会开动脑筋,成为负责的公民,能接受继续教育并在生产部门顺利就业。” 美国的中小学校非常看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提倡尊重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喜好,鼓励孩子的一切想像和创造能力。这与我们中国的教育大不一样,我们中国,从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把一个公认的标准放置在孩子眼前,让孩子们死记硬背,千差万异的孩子都要按照这个标准被剪裁、被驯化。 兴趣,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它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小心地呵护兴趣,为千奇百怪的兴趣,千奇百怪的志向,提供发展的可能,或许应该是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我们能够在航天飞机的驾驶员和这位冰激凌店的老板之间区分出谁的理想和能量更伟大吗?我相信,无论是面对人的生命的价值还是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二者之间只有不同,没有高低。 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要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施展了自身生命的潜能,就能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幸福进行真正的创造。把公民个人利益的获取和国家利益的推进融为一体???美国的教育,正是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
美国历史课的作业:
1.老师让孩子们去图书馆任意寻找10本关于美国历史的著作。
2.用自己的语言分别写出这10本著作的内容概要。
3.再从每部书中选择你认为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描写、论述或者是数据做5张卡片,一共要做 50张!卡片上要注明引文出处,包括要注明作者、书名、出版机构、年代和版本。
4.这还没完,老师还要求孩子们从书中选择自己认为对美国历史发展进程起到过重要作用的10位人物,对每个人物写上一段几百字的评论。 我很为美国老师想出的这种作业方式而感慨!我想,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能就是在这样的作业中一次一次、一点一滴被开掘出来的。
我们中国孩子们面对的作业,更多的可能是课本后面的练习题。我小时候的作业,基本就是默写生字和做那些枯燥的习题。据说现在的孩子简直就是陷在题山题海中了,在这种枯燥的习题中,孩子们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是在模仿前人,复制前人,或者说敬畏前人,而不是俯视前人,思考前人,质疑前人,因此也就难以积蓄起超越前人的力量。 我很为美国老师想出的这种作业方式而感慨!我想,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能就是在这样的作业中一次一次、一点一滴被开掘出来的。
我们中国孩子们面对的作业,更多的可能是课本后面的练习题。我小时候的作业,基本就是默写生字和做那些枯燥的习题。据说现在的孩子简直就是陷在题山题海中了,在这种枯燥的习题中,孩子们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是在模仿前人,复制前人,或者说敬畏前人,而不是俯视前人,思考前人,质疑前人,因此也就难以积蓄起超越前人的力量。
美国老师问孩子:你认为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有什么局限?老师的这一声询问,起码让孩子们去做几件事情: 1.好好阅读甚至要研究一下杰斐逊和他起草的美国的立国宣言; 2.认真研究一下各种专家学派对杰斐逊的评价; 3.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更重要的是老师告诉给孩子们一种理念:你们可以对世间的一切进行质询,进行思考!包括对“神圣”和“权威”的东西进行自己的思考!鼓励孩子们在思考中质疑权威,可能不仅是在教授一种奇绝的学习方式,而且是在培养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理性地看待前人,才能更确切地了解前人的建树,认识前人的价值,看清前人的局限,由此生发的对前人的评价也才能更加客观。老师当时对孩子们的提问,绝对不是让孩子们去否定杰斐逊,而是让孩子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打开眼界,活跃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上的伟人们建造的宏基伟业,感受这些历史伟人的不同凡响之处,从而激发孩子们为社会、为人类进行全新创造的内心冲动。 在完成这种作业的过程中,孩子要阅览比教科书上丰富得多的资料,面对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籍资料,孩子们会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教科书的内容太有限了,知识的海洋在小小的课堂之外! 孩子在阅读各方专家学者对一个事物不同角度的描述与分析时,不仅会打开眼界和思路,而且会发现,对同一件事情,人们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复杂,每个人的观点可能都有他的道理,因此,孩子们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绝对权威”,同时也不会随便忽视“一家之言”的价值。
老师深刻的用心还在于,让孩子们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锻炼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熟悉学术研究中的资料收集、归纳整理和综合调用的技术。这可能对孩子们的一生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