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30 8:51:00 浏览:3193 来源:长沙家教网
有些孩子喜欢画画,然后家长就会让孩子画一些临摹之类的,还让孩子不断练习,其实这样会抹杀孩子的绘画天分,要让孩子画“意愿画”。
意愿画是孩子自己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最喜欢的人和物记忆下来,通过想象,运用画的形式表示事物或情节。这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极好方式,对智力发展有很大益处。
发展思维。孩子思维发展特点分三个阶段,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岁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岁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即依靠印象进行思维为主。他们从事绘画活动时,是运用对事物的观察、记忆来表现。画的内容,大多是个别物体,如小人、汽车、楼房等,没有情节,没有主题。4、5岁左右的孩子,知识面扩大了,语言词汇丰富了,画面开始出现了主题和情节,有了联想,各形象之间出现了相互呼应的关系,也能反映出孩子情感的流露。如画面出现小人和汽车,他会说:“汽车要听警察叔叔的指挥,不听就撞车了。”孩子就是这样按自己的意愿在边画边讲的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
丰富想象。3岁孩子的想象水平较低,创造性的成分很少。当孩子长到4、5岁,知识的丰富、语言的发展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使想象有了一定的创造成分,表现出更喜欢画些意愿画。在绘画中通过自己的构思、描述来夸大主题,内容上也不仅仅反映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事件,而能表现离现实生活稍远的事物。为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对孩子的这种创造力的保护,同时给予孩子充分地自由和机会,鼓励孩子去发挥这种能力,允许孩子大胆探索这变化万千的世界,从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陶冶性情。孩子利用色彩和造形来描绘周围美好的事物,通过描绘,表达孩子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憧憬,激发起孩子勤学好问、积极愉快的情绪。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可以引导他通过绘画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鼓励他讲述自己的作品,训练他大胆表达的能力,培养他活泼开朗的性格,要求他坚持在一定的时间内安静地绘画,培养他自我控制的能力。
培养情感。孩子在有情节的意愿画中,需要构思好与坏、美与丑的形象,在手法上要运用色彩造形去表现。如孩子常把美的形象用较鲜艳的红、粉色涂染,而对丑的形象多用较暗的黑、灰、棕等色。从形象上看,常把好的形象画得很大,把坏的形象画得小。这些都表现出孩子爱憎情感和是非观念。比如:某一位孩子,画一个小人拿一个小苹果,旁边画一个大人拿一个大苹果。画毕他说:“小人是我,应吃小苹果,大苹果给妈妈吃。”反映出尊敬长辈和谦让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情感。
家长引导孩子画意愿画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涂鸦阶段”。大多数孩子两岁开始就愿意自由自在地涂涂画画,同时嘴里还不停地自言自语,这就是孩子画意愿画的萌芽阶段。2、3岁的孩子,绘画处于“涂鸦阶段”,表现为没有目的,动作不协调的“乱画”。不少家长看到孩子这样的作品,会漫不经心地脱口而出:“乱七八糟的,什么都不像。”甚至毫不介意地将孩子的作品扔在一边。岂不知这一句话和这一动作,便会把孩子刚刚萌发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挫伤了,甚至将影响孩子到5、6岁也失去画画的勇气和兴趣。
2.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孩子的绘画内容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必须有亲身经历和对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体验。现实生活中,许多美的事物、美的形象以其声、光、色等特征激起孩子的兴趣,促使孩子感知积极活动。家长要激发孩子去观察、去接触、去探索,并为孩子从物质上、精神上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大自然的景色,领略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花坛、盆景、鸟兽虫鱼等,让孩子观察不同形体的楼群、建筑物。通过看、摸、听、闻等多种渠道感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美好事物。带孩子欣赏美术作品,阅读文艺作品,都可达到使孩子活跃思维、引起联想、产生想象并进行创造的目的。尤其对于那些具有特殊绘画才能的幼儿,家长更应该注意引导和培养。
3.切忌责备。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画面上的某物体比例失调,或横不平、竖不直就责备孩子。其实,孩子的画中表现出的稚拙、粗糙、比例失调是非常自然的现象,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有限所决定的,而决不是因为“笨”,所以家长在指导时应是多鼓励,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孩子绘画的自信心。
4.欣赏及讲解作品。在孩子画完一幅画后,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作品,并加以提问,引导孩子对作品进行讲解。让孩子讲解作品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可以补充画面不完善、不连贯的内容,使作品充分反映他的主题思想;二是可以引深画面内容;三是可以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四是能够使家长了解孩子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水平,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愿望,为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