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3 9:13:00 浏览:552 来源:长沙家教网
学问1:适量惩罚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那么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滥用“刑罚”。
学问2:父母要配合 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地奖,让孩子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学问3:莫拿孩子出气 父母在心情不好时容易把自己恶劣的情绪转到孩子身上,后果往往不堪设想。一来孩子无过受罚,父母小题大做,会使孩子感到有失公理。二来如果此时父母再因不能自制而使惩罚升级,往往会激化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因此,父母切勿在自己心情不佳时惩罚孩子。
学问4:不要讽刺挖苦 父母惩罚孩子不应该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持“孩子是我生的”而随意指责谩骂。这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做父母的应该牢记自己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图一时嘴巴痛快而去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学问5:?嗦不得 有些家长教训孩子喜欢没完没了,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或者根本就没听。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并非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的唠叨太多了;另外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耳朵“失聪”,使教训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