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 11:18:00 浏览:860 来源:长沙家教网
一、教育终身化??家长要抛弃“学习是一劳永逸”的传统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把与生命有其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终身教育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史上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定义。要顺应教育终身化的趋势,家长务必要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首先,正确认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不是人们愿不愿意的事,而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不落后而必须选取的生存方式。是贯穿于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并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教育,它是以人的一生为纵坐标、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横坐标构建起来的纵横交错、整合的教育体系。从纵向上看,以满足需要的幼儿教育为起点。从横向上看,以现代家庭教育为发端。从内容上看,以满足社会成员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教育需求为宗旨。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放在终身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壮大孩子的生命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一生幸福健康角度来考虑、实施。
其次,建立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是指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从实际出发配置一定的学习时间,增加家庭教育投资中的文化投入和时间精力投入,形成家长带头学习并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志曾深刻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终身教育实际上是建立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也就是说21世纪的家庭中教育学习应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每个成员终身的需要与乐趣,做到人人皆学习之成员,处处皆学习之场所,事事皆学习之内容,时时皆学习之机会。而不是家长们“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不要自己天天向上”。
再次,科学指导孩子学习。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那么怎样学习和学习什么呢?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基于此,家长教育孩子学会学习要重点把握三点:第一、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热爱学习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也才可能终身学习。第二、培养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终身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培养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时时事事处处学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学习。
二、教育信息化??家长要抛弃“自己是教育权威”的传统观念,树立“向孩子学习”的新观念
21世纪信息社会发展的速度将愈来愈快,社会的信息化需要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文字、音像、动画等都可以转换为编码信息,利用宽带光缆进行大容量、远距离的即时传送,并将多媒体和因特网运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之中。其中,信息量最大、最全面、传播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信息载体当属信息高速公路。教育信息化的社会正在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千家万户,影响并转变着家长的教育观念。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信息时代孩子获得知识渠道的多样性。计算机已经进入了许多家庭,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孩子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等渠道获取大量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而信息的传递超越了地域、时间和代际的限制。信息时代成人与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平等,在现行学校教育体制中,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很难自主选择,但是在课外、校外、在家庭中,孩子对知识教育价值的选择权利却在增大,孩子可以选择与自已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知识;也可以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来促进个人精神世界全面发展。
其次,家长要熟悉信息社会对孩子学习的要求。我们正在步入的信息社会也是学习化的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学习比较,现在学习中有四点特别重要:一是怎样迅速、充分、有效地选取、存储和获取信息;二是怎样打破常规重新组合,利用它来创造新点子;三是怎样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未来社会缺乏的人才将不是掌握了一大堆知识的硕士、博士,而是具有极强的想像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或顶尖人物;四是重视培养孩子信息社会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专家认为,未来社会必须重视培养与信息化学习时代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如: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特别是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其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已成为新世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因此,家长应将“信息素养”(包括了信息理论知识与应用素养、信息道德与法规素养等)作为家庭教育的新立足点和新课题。
再次,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勇于“以孩子为师”“向孩子学习”。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将会导致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也会一不小心成为“功能性文盲”(即受过一定程度教育,有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不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很难适应时代社会文化需求的人)。为使自己不成为文盲惟有时时保持学习的习惯,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专家认为信息时代的家庭学习正面临三个转变:即家长从“知识的权威”“教育的权威”向亲子之间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转变,从“关起门来学习的环境”向“远距离学习、开放型学习的环境”转变,从家长“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向“以孩子为师、向孩子学习”转变。因而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树立向孩子学习的观念正是家长需要做到的,这是因为:其一、新的文化传导方式正影响现代家庭生活。美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米德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提出了文化的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21世纪的中国社会将是网络社会和数字化的时代,亲代心甘情愿地“拜”子代为计算机、网络“老师”的现象将习以为常,“后喻文化”的影响模糊甚至颠倒了传统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位置,这种现象在社会学上被称为“文化反哺”“反向社会化”。其二、处于信息时代的孩子成长环境的开放性、受教育的多向性、知识获得的多样性,使他们比家长一代更快、更好地掌握了新媒体技术。同时,在信息的学习运用上,家长不可忽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身上蕴藏着天然的好奇性和影响成人世界的巨大发展潜能。
三、教育法治化??家长要抛弃“孩子是私有的”传统观念,树立“平等、民主”的新观念
教育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它包括了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法制化两方面的内涵。教育民主化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树立教育民主化的理念是儿童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法制化是国家、社会对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对家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首先,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平等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拥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平等、教育民主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和哲学观的宗旨。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与教育平等民主相对应的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教养方式民主化要求家长把孩子当作独立、平等、发展的个体,表现为亲子关系和谐、融洽,爱严有度、爱严相济。尊重孩子的一切权利和合理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同时,教育平等、教育民主化还要求家长必须具备较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特别要有自信和勇气、理智和宽容、恒心和耐心、爱心和热情等心理素质。有学者提出新时期的家长要树立“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的观念、“全面提高孩子素质”的观念、“培养既会竞争又合作的现代人”的观念 。
第二,要依照法律规章进行家庭教育。国家是儿童权益的最高监护人,用立法的手段来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是世界潮流。为了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联合国颁布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我国已经颁布的许多法律也对儿童权益的范围及保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家长要学习《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条文,做到学法、知法、守法。因此,家庭中要避免侵犯儿童权益的行为的发生,如:家庭暴力、意外事故、精神虐待、过度保护、侵犯隐私、压制意见等。家长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是:要尊重儿童平等的人格,克服把孩子看成是家庭的附属品的思想和“父为子纲”的思想,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家长要认真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转变落后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在尊重与维护孩子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同时,家长要注意到培养孩子自我维权意识与能力,使他们知道自己有哪些基本权益及怎样来维护。
诚然,家庭教育观念的创新对现代家长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的现代家长迫切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在各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教育心理素养,并要尽快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新形势,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为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健康快乐的下一代,为造就社会主义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