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长沙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010/11/7 10:37:00 浏览:1400 来源:长沙家教网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培养目标,写作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范畴。但令人非常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广大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常常是迫于教师压力而敷衍成文、草率应付,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说乐于著文了。这种现状极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写作能动性,激发出学生浓郁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

  要治病,先得寻找病因,所谓“对症下药”。纵观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生活阅历浅。当今中学教育界,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生活在“三点(教室、寝室、食堂)一线”似的闭塞空间里,沉重的课业负担造成了学生缺乏生活的乐趣,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赞美我们的时代。长城内外的春光他不知,大河上下的雨露他不晓,外面的世界究竟是精彩还是无奈他漠然,两耳“难”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太孤陋寡闻了!而“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蜂不采花朵酿不出蜜,创作人员不到生活中去,写不出好作品”,缺乏了生活,写作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

   二、观察不得法。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如果能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关心,自然也可以找到一些写作素材。偏偏我们的一些同学,粗枝大叶,对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或视而不见,观察不得要领。其实“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不了生活的美,搜集不到作文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这种窘境下又怎能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呢?

   三、读书看报少。迫于应试教育的学习压力,许多家长、学校视课外书籍为洪水猛兽,视爱好课外书籍的学生为不务正业,打入十八层地狱。所带来的恶果是学生除了教科书还是教科书,与“铁凝”“余秋雨”无关,与“雨果”“司汤达”绝缘。读书看报少了,间接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素材的积累也就少了,面对作文题目,学生无话可说,于是就把华丽的词句堆砌起来,采用别人用过的或老套老掉牙的事例,习惯反复运用那些自己烂熟于胸,也为人所知的写作素材,文章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学生每逢作文,颇有大难临头之感,苦不堪言,真如古代笑话里所讲的写文章比生孩子更难,因为确实生孩子是“肚里有”而写文章是“肚里无”呀!

   四、必要指导少。虽然文无定法,但确是“大体则有,定法则无”(鲁迅),学生作文应得到科学的指导。但又令人遗憾的是,缺乏科学系统的写作训练教材,使得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缺乏目标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对作文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甚至还有“你不说我倒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困惑。学生连基本的写作方法都不具备,谈何乐写作文呢?

   五、写作题目旧。学生写作中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教师统一命题的大作文写得差而学生自由抒写的周记写得好,学生极不愿写教师的命题作文而愿写无拘无束的新概念作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命题不适合学生心理,或脱离实际,或一大二空,或老调重弹,或拾人牙慧。如此人云亦云、耳膜都听得起了老茧的题目,学生一见则反感,再看则无味,三看则腻烦。

  “兴趣,是推动能力发展的一种原动力。”⑤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在作文时才能事半功倍。要改变学生对待作文的不良状态,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该怎样才能改变以上“症状:,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呢?

   一、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

   (一)、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可以鼓励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可以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提倡学生多阅读报刊杂志,多欣赏中外名著,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订阅的《少年文摘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读者》等,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

   (二)、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因此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就能担此重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例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

  (一)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 ,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 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 ,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了概括提炼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此 时 老师再进行点评 ,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尝试佳作鉴赏与再创

   “作文是一种行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正如游泳、武术一样,不练就不会,非练不可。作文训练的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的特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尝试 “佳作引路------学生评价----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了迁移思维,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此训练,学生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三、激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作文,从而使作文常写常新,构建写作乐园。

   作家叶文玲在谈写作时说 :“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为此,教师要精心备课,鼓励创新,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可以找些有个性的作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悟到要想写得有点鲜味,就必须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探索未被别人发现的领域。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筛选出既有真情实感,又别具匠心的作文,将其在班上范读,让学生来共同赏析、评价,指出其新颖之处,这样一来,就给学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四、重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一次作文的批语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以后作文兴趣的建立。恰当的,特别是灌注情感的鼓励性批语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作文的特点是靠感性和热情一挥而就的,教师应当善于发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这种情绪。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顾及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点,对一些细微末节的失误实在可以忽略不计,要带着一篇作文只要有一点做得成功就是成功的心理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善于发现闪光点。“平时评价学生的作文,不要使用统一标准,而应进行弹性的评价指导。”⑧尤其在评分时可以不拘一格,要勇于打高分,不要轻易打不及格的分数。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采用“分项评分”方式,让学生很容易的自己的优、缺点和不足。在作文批评上,应该是“重批轻改”的,把精力放在批上,特别是要放在眉批上面,而不应该放在改上。另外,改的工作可以让给学生,比如可以采取互评互改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具有新鲜感。由教师改评变为学生自己互改互评,形式新;让学生作对改评,学生总是面对新人新文,内容新。这样,学生在新的形式下改评新人新文,便会有常改常新,常评常新之感,而新鲜感正是唤起作文兴趣的第一要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新颖的事物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内驱力,激起他们探究、操作的意愿,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承认,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教师在改评作文时也可能会给学生以鼓励,但其力量是不能与让学生自己去改评自己的作文所受到的鼓舞相媲美。学生在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并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便会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习的欢乐,并进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被多次反复激发后,就慢慢形成了一种自尊和自信。而对某一事物的自信,可使学生对某一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并付诸实践,成功便在眼前。自信,乐观的情绪对于写作来讲也很重要。信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心理因素,但这种自信必须是符合学生实际的自信。乐观的情绪是自信的表现,有了自信心就不会被困难或暂时的失败所吓倒,也不会对作文一筹莫展,望而生畏了。因此,在作文前就要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坚信自己也能写出好文章。作文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琢磨老师的评语、同学的意见,学会分析得失,既要看到自己写作的不足或失误,也要看到自己写作的成功之处。在自我激励下,相信下一次作文一定会成功。有了必胜的信心、乐观的情绪,惧怕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另外,在学生每次作文后,教师应及时选出几篇优秀作文阅读,把这些文章拿出来,评一评,议一议,大家一起修改。修改之后,张贴出来,谁的展览了,谁就会从心灵深处迸发出一种成就感,倍增写作信心,也激励了全体同学的争胜心、进取心,激发起了竞争意识。在此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投稿,积极参加文学活动。学生的文章一旦发表了,对所有的同学都是一种精神鼓励,也使大家认识到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不是天方夜谭,从而更加激励了同学们的争胜心、进取心。

  “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拦路虎”的作文都成为“踏脚石”。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长沙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0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